欢迎加入 信访资讯网!

当前所在:首页 > 信访政讯 > 正文

潍坊高新区新邻里社区深化基层治理成效的实践与思考

发布时间:2024-11-03     来源: 山东省信访局     作者:佚名    

解决群众关切“身边事” 写好基层治理“大文章”——潍坊高新区新邻里社区深化基层治理成效的实践与思考

 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社区治理只能加强、不能削弱。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,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,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,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。近年来,潍坊高新区新邻里社区深入落实基层社会治理部署要求,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着眼居民关心关注的“大小事”,探索形成了“五个一”全链条社区服务模式,连续9年未发生到市以上群众走访,实现了“小事不出网格、大事不出社区、难事不出街道、矛盾不上交”,构建起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新邻里模式。

  一、社区基本情况

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,要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,把工作重心下沉,紧贴居民所思所想所盼,帮助大家办好事、办实事、解难题。新邻里社区成立于2015年,在0.6平方公里的辖区内,集中了8个小区、1.25万常住居民,542家商户、3000名从业人员;每天流动人口保持在5000人次以上。在走访中了解到,社区70%以上的居民来自于潍坊城区之外,很多居民来小区居住后“人生地不熟,甚至对门之间都不认识”,存在“高楼冷漠症”现象。新邻里社区同时也是一个商圈社区,商户多、业态多、流动人口多,商户之间为吸引客流量竞争比较激烈,商铺和居民抢占公共资源的情况也时有发生,居民有时候也会对停车位占用、周边秩序安全等问题有顾虑,引发各类投诉。同时,“外卖小哥”之间常常因为“抢单”、出餐时间等与商户发生矛盾,有的送餐车速过快或者挤占机动车道,也经常引起投诉,等等。这些问题直接暴露出了当前基层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堵点。

  基于此,新邻里社区以“相见、相识、相亲”的新型邻里关系为切入点,深入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重点结合信访工作预防法治化,创新形成“五心”服务理念,画好社区治理同心圆,着力查隐患、解纠纷、提服务,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、解决在基层,持续夯实安全稳定基础,着力打造有温度有活力的品质社区。

  二、做法和成效

  社区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,必须突出党建统领,依靠群众,做实参与机制,推动社区治理“多元共治”,实现人人参与、人人尽力、人人共享。

  (一)阵地组织建到家门口,凝聚党群一条心。始终坚持党群同心,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将解决好居民的“急难愁盼”作为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的最大实事。一是将党支部建到小区阵地。在8个小区分别成立党支部和业委会,业委会成员中党员占比67.5%。积极发动党员中心户、物业职工等66人,担任“红色管家”,每人包靠两栋楼,为居民提供“管家式”服务,将问题在内部消化。同时,按照500户一个网格的标准对小区实行网格化管理,支部书记兼任网格长,并配备4名网格员,每人每周风雨无阻走访居民30户,汇聚了党群同心的强大基层治理合力。二是将党小组建在“最前线”。在电梯加装、停车位改建、充电车棚规建等为民服务项目中,组建由党员、志愿者、物业、业委会成员组成的功能性临时党小组,随项目包靠开展工作,提供全方位、多层次的贴心服务,今年来累计解决因电梯加装、停车位改建等信访问题5项,12345投诉120余起,妥善将矛盾解决在了社区。三是让党代表领衔冲锋队。成立全国党代表杨守伟工作室、潍坊市党代表于聪工作室,号召“有难事就找党代表”,实行首接负责、接诉即办,急事快办、难事细办,充分发挥优秀党员的专业引领和示范带头作用。一对“失独”夫妇,在外地居住时曾多次越级走访反映计生政策问题,2021年9月份来到新邻里社区居住后,通过网格员入户走访,了解到他们希望领养孩子,杨守伟、于聪第一时间协调跟办,帮助他们合法领养一名健康婴儿,多年心结迎刃而解。

  (二)家园事务居民说了算,维护邻里一家亲。打造和谐幸福的“新邻里”关系,必须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、解难题,共筑邻里一家亲。一是社区小区一家人。开设“群众有话说”专窗,将社区服务工作真正做到小区、做到居民家中,通过帮群众办事、替群众跑腿、为群众解忧,让居民有问题能有地方“找个说法”,小区解决不了的找社区,社区解决不了的及时上报街道,确保事事有回音、件件有着落。二是物业居民一家人。创新居民和业委会“直选物业”,打出“先服务后收费”、对物业公司违约行为“开罚单”等一套组合拳,设立69项指标,每月组织居民给物业打分评议,定期发布“红黑榜”名单,督促物业精细服务,社区物业类投诉量下降55.5%,有效化解了因物业管理不善导致的热线投诉和矛盾纠纷,让物业和居民成为一家人。三是街坊邻居一家人。设立“邻里会客厅”,规范引导群众自治,让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,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,通过邻里间“拉呱”式打开心结、增进感情,累计解决小区管理服务问题600件次,真正让来自不同地域的居民成为邻里一家人。

  (三)立足一老一小有人管,照料服务一站齐。树牢“群众之事无小事,件件都是心头事”服务理念,聚焦辖区上班族在照顾老人、照看孩子方面的需求,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上。一方面,让每个老人都有人管。建成1200平方米的日间照料中心和1000平方米文化服务中心,涵盖康复理疗、推拿艾灸、文化娱乐等功能,依托开展助老养老服务。对“活力”老人实行文化养老,引导老人参加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老年教育,丰富晚年生活;对“非活力”老人实行送医送餐送洁,联合医院、餐饮业户、家政等服务机构,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生活服务;对失能老人,链接养老机构,提供全托管服务。另一方面,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看。成立“爱心妈妈帮”志愿服务队,将周末、假期无人照顾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、商户经营者子女等,集中到社区儿童托管服务站提供托管服务,解决“新市民”的后顾之忧。目前,已经托管800余人次。

  (四)前端发现介入“烦心事”,问题矛盾一线解。坚持把群众诉求作为第一信号,把解决群众的愁心事、烦心事作为第一任务,围绕“事要解决”,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、解决在基层。一是源头预防。在社区设立律师工作站,在小区配备法律顾问,做好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、前端化解。今年来协助解决居民难点问题235个。二是精准破解。聚合人民调解、法律服务等资源,成立50人的调解员队伍,聘请潍坊市十佳调解员马志坚成立了“马老调解室”,在社区坐班专门调解“疑难杂症”。针对某小区因加装电梯短时间内产生大量信访投诉的问题,社区干部和“和事佬”们连续上门50余次,找症结、排忧难,最终实现23个单元成功加装电梯,居民拍手叫好。三是依法办事。依托街道综合调解中心、社区警民联调室、小区党群联络站等,对情况复杂问题,从法、理、情的角度跟踪调解,着力化解群众信“访”不信“法”的心理,防止矛盾升级。针对个别老旧小区未规划停车位,居民因停车时常发生口角的问题,社区引导居民办事依法、解决问题用法,从物业管理、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找政策依据,新增车位240个,困扰小区20多年的难题彻底解决。

  (五)共驻共建多方齐上阵,下好治理“一盘棋”。坚持融合、共建、互动的理念,把辖区各类单位、组织、力量作为生力军,把有形资源化作无形服务,构建起区域统筹、条块协同、上下联动、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,提升为民服务效能。一是“大联防”巡查无缝隙。依托社区民警、商场安保、城管队员、物业职工、志愿者等7支力量,每天开展社会面日常联动巡逻,及时排查预警不稳定因素,实现小问题小隐患“隔空喊话”第一时间解决。二是“法治课”开展常态化。在社区阅览室开辟法治教育专区,纳入“社区大课堂”课程,组织律师、教育机构在广场、各小区,常态化开展《信访工作条例》等法律法规宣传,提高居民、商户生产生活中的法治意识,参与达3500人次。三是“新势力”纳入大家庭。针对辖区外卖人员多的实际,在社区服务大厅内部设立“鸢都轻骑兵红色驿站”,外侧广场建设2处容纳100人休息的户外大白棚,提供饮水、充电等服务;同时,将“外卖小哥大部队”划分15个小组,选派社区党员作为联络员,定期谈心谈话、学习政策,外卖小哥主动承担为困难居民送餐送药的任务,商户、居民和外卖小哥之间的矛盾断崖式下降。

  通过做好“五个一”全链条服务,构建了新型和谐邻里关系,居民对社区越来越有归属感,社区开展工作也越来越顺利,商圈越来越繁华,实现了多元共治、各方共赢,打造了新邻里社区的“睦邻四治和为美”特色品牌。新邻里社区自成立以来,未发生一起去省进京信访,先后荣获“山东省干事创业好班子”“省级文明社区”“潍坊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”等荣誉称号。

  三、经验和启示

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、服务居民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要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,提高社区治理效能。推动党组织向基层延伸,把基层的工作做好,这样才能“任凭风浪起,稳坐钓鱼台”。新邻里社区通过“五个一”全链条服务,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、解决在基层,做到了“小事不出网格、大事不出社区、难事不出街道,矛盾不上交”,为新时代社区治理模式构建提供了有益借鉴。

  一是党的领导必须贯穿基层治理全线。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、在广大党员。社区治理创新不是简单的维护社会秩序,是要在党的领导下,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,组织群众依法管理基层社会事务。新邻里社区正是坚持将党支部、党小组等党组织建在社区治理的最前端,将优秀党员、党代表推在服务群众的最前线,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社会治理全过程各环节,构建起了“社区党委统筹协调、业委会自治管理、物业企业专业服务”的小区治理新格局。通过设置服务专窗和“邻里会客厅”等阵地,实现社区党委将服务群众、发动群众的触角延伸到居民家门口,推动社区治理走上规范化、标准化、特色化的发展之路,使党的政治优势渗透到基层治理每个细胞。

  二是群众的急难愁盼要作为第一要务。民心是最大的政治,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,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坐标,以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问题入手,深入推进“便民利民”的服务观。新邻里社区的成功经验,最重要的一点,就是时刻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上,争取群众支持,引导群众参与。通过打造功能齐全的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餐厅,“一老一小”保障到位;建好用好“于聪党代表工作室”“马老调解室”等场所,对居民事“马上办、尽快办”,前端化解风险矛盾,以有解思维、事要解决的担当和实干,干出了成效,实现了共赢,今年来,共累计化解各类难点矛盾82个,换来了群众的安心舒心。

  三是治理措施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更新升级。社区作为服务群众的第一阵地,必须知民情、察民意、懂民需,才能真正为群众服好务。社区治理创新就是要更好地践行党的宗旨初心,相信群众、依靠群众,为人民群众服好务;就是要在做好日常治理工作的基础上,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,办好群众的“小事”和“心头事”。新邻里社区用情用心用力找思路、想办法、聚合力,通过整合“红色暖流”等20支志愿者队伍,成立“德邻”志愿者联盟,将志愿服务延伸到“家门口”,居民大事小事有人帮有人办;通过汇聚商户、物业人员、外卖小哥等群体合力,成立外卖送餐流动党员党支部,制定“工作十条”,将这些维护和谐的潜在力量,紧紧团结在了社区周围,将社区建设成了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,共同维护筑牢了稳定发展的根基。


原文链接:http://xfj.shandong.gov.cn/articles/ch00017/202403/7924e0cf-9bd6-49e6-a7ea-343e926214dd.shtml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信访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。

中农兴业股份有限公司主办-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


信访资讯网 xf.zixunw.org.cn 版权所有。

联系电话:010-57028685;监督电话:15010596982;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

京ICP备17054884号-29

联系QQ:8711046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