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17日,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成都举行,四川大学冯小明教授摘得2020年度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,265个项目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,其中一等奖36项、二等奖80项、三等奖147项,国际科技合作奖2人。 那么,2020年度获奖项目有哪些特点呢? 原创比例高 获奖项目以原始创新为主,凸显我省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。265项获奖项目中,原始创新项目150项、占56.60%,集成创新81项,占30.57%。项目共取得授权发明专利2425项,其他授权知识产权5215项。 企业参与度高 充分体现需求导向,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。企业参与完成的项目189项,占总数的71.3%,企业牵头完成的项目95项,占总数的35.8%。 高校力量不容小觑 获奖项目中,高校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177项,占66.8%。特别是在强调基础性研究的自然科学类奖和技术发明类奖中,高校主持和参与完成的获奖成果占93.8%。 同时,在今年的获奖项目中,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要坚持“四个面向”指示精神,涌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成果。 一是获奖项目瞄准世界科技前沿,原始创新能力强。在自然科学类和技术发明类项目中,高校院所发挥自身优势,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。四川大学“微纳结构化智能高分子材料的可控构建与性能强化机制”项目,在智能高分子材料方面取得原创性成果,为高性能智能高分子材料设计制备提供了新思路,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。西南交通大学“新一代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”,突破了传统交流牵引供电系统的技术瓶颈,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。 二是获奖项目瞄准国家和全省重大需求,技术水平高。获奖项目技术创新水平高,在行业内具有较高影响,比如: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“跨流域空气动力学建模关键技术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应用”项目,技术难度大、创新成果丰硕,有力地保障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。电子科技大学“高速高精度ADC芯片关键技术与应用”项目,突破了国外对我国高性能ADC芯片禁运和技术封锁,实现了高速高精度流水线模数转换器芯片的自主设计,保障了我国导航测控、4G/5G移动通信等领域发展。 三是获奖项目瞄准经济主战场,推动产业升级效果好。获奖项目中,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进行技术研发的项目有171个,占总数的65%;产学研合作项目有184项,占总数的70%,企业和高校院所联合开展核心技术研发攻关,推动了产业的升级转型,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 四是获奖项目瞄准人民生命健康,创新成果惠及于民。部分获奖项目紧密围绕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加强科研创新,取得很好效果。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“癫痫耐药新机制与防治关键技术”项目,围绕癫痫患者耐药、猝死、共患病等癫痫治疗的世界性难题,取得了突破性成果,建立了具有知识产权的猴耐药模型,临床方案进入美国指南,世界卫生组织把农村管理项目作为世界标准向资源匮乏地区推广,显著提高了我国癫痫防治水平和影响。
原文链接:http://xfj.sc.gov.cn/scsxfj/10778/13378/13391/2021/3/18/17c07d0674f244b2ae5f4da2e43d4de0.shtml
当地时间2025年10月8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外交部长王...[ 详细 ]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信访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。
中农兴业股份有限公司主办-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
信访资讯网 xf.zixunw.org.cn 版权所有。
联系电话:010-57028685;监督电话:15010596982;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